WEDCV155VD5RRV515DV

 

內容簡介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然小偵探,
自然探險無須遠求,
整個城市就是我們的自然教室。
一個又一個的為什麼,
永無止盡的好奇心,
自己試著發掘自然現象背後可能的答案,
可貴的學習就此完成。
讓我們跟著田園老師所提供的都市自然入門線索,
一一破解大自然的秘密。

  為什麼我們要認識大自然?
  相信這是很多都會人的第一個疑問。
  認識自然其實是在了解「人」的定位,學習如何扮演好「人」的角色,最終可以回饋環境,並發自內心的尊重大自然。

  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認識自然?
  除了知識上的學習之外,參加生態導覽或是生態旅遊也是不錯的選擇。這是一門沒有成績的學科,也不是非要成為某個自然領域的專家。認識自然最重要的目的是,讓我們願意親近自然,感受環境一草一木之美,並與各種生命互動。

  那是什麼動物?牠正在做什麼?牠們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
  自己的發現和疑問,才是最珍貴的部分,一個又一個的「為什麼」,驅使我們挖掘答案,而學習就在這樣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發生,一旦知道了就不會忘記!而且很容易和大自然交朋友。
  我們不一定要到荒郊野外才能開始自然觀察,公園、綠地或郊區附近,生活周圍就有各式各樣的自然生命,不需要刻意死記學術名詞,可以很輕鬆的觀察,想怎麼看就可以怎樣看。
  大自然從不吝惜與我們分享,任何發現都能帶給我們莫大的樂趣,親身體驗是我們認識自然的最好方式,別忘了,我們也是大自然的一分子!

本書特色

  以走訪城市裡的大自然為起點,
  提供尋找動物的線索,
  包括葉片、花朵或樹木上,各種動物所留下的蛛絲馬跡,
  以追根究底的精神,
  鼓勵讀者一起尋覓答案,體驗大自然的美好。
  城市自然小偵探沒有標準答案,
  也無須背誦陌生而冗長的生物名稱,或是理解艱深的學術理論,
  只要走入自然,
  發揮偵探般明察秋毫的眼力,
  仔細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撫觸花草樹木,
  嗅聞每一絲漂浮的氣味,
  大自然自會有豐厚的禮物回饋於熱愛自然的人。

名人推薦

  從一開始這本書就令人充滿對自然的好奇,
  想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在大自然中發現新奇有趣的生物。
  ——侯秀玲,薇閣田園教學中心  創辦人/主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友徹


  中國文化大學森林學系學士、台灣大學昆蟲學系碩士。畢業後任職於台北市私立薇閣學校田園教學中心,擔任自然專業教師,致力於環境及生態教育的推廣工作,熱衷以體驗式教學的課程活動,陪伴孩子及學員認識自然、喜歡自然。『城市自然小偵探─田園老師的校外自然課』(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是他的第一本書。
 

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Chapter 1  走訪大自然
多樣的生命
動物在哪裡?
尋找動物的線索──葉痕
尋找動物的線索──訪花
尋找動物的線索──樹木印痕
尋找動物的線索──排遺
尋找動物的線索──聲音地圖
觀察動物從「看」開始
觀察動物的長相
觀察動物的體色
觀察動物的部位及構造

Chapter 2  覓食
動物吃什麼?
食葉
啜飲
獵殺

Chapter 3  運動
動物如何移動?
游泳
步行
跳躍
飛行
爬行

Chapter 4  生存遊戲
掠食者與獵物
防身術
偽裝
有毒動物
擬態

Chapter 5  動物棲地
多樣化的棲息環境
黑夜使者的蝙蝠
黑暗之神的貓頭鷹
夜之奏鳴曲的樹蛙
空中精靈的蝴蝶
致謝及參考書目
 
 

作者序

羅友徹(本書作者)


  記得在我小的時候,下午常和鄰居們玩在一起,打打躲避球、玩紅綠燈或是木頭人,偶爾會玩捉迷藏,但捉迷藏需要2或3個人當鬼,因為住家附近有許多樹叢非常好躲,鬼需要隊友才有機會找出所有的人。沒和鄰居玩的時候,看見蚱蜢在草地上跳來跳去就會抓來玩,記憶中抓到的蚱蜢頭上有兩個開岔的造型,有的身體是綠色,而有些蚱蜢的顏色跟乾掉的草一樣。

  或許是因為小時候愛玩,假日一定要跟家人去爬山,到山上挖竹筍、摘柚子、採桂花、抓溪蝦,美其名是在山上幫外婆的農忙,其實我們小孩子就是在玩。長大之後,生物自然而然成為我的興趣,也是我拿手的學科之一,在取得森林學系以及昆蟲學系的學位之後,選擇自然生態的推廣教育工作。

  常聽上一代的人提及他們抓螢火蟲的往事,或是放學牽牛吃草的過往,因為工作的關係,這些故事特別能引起我的共鳴,可惜的是,原本接近土地是很自然的事情,接近自然曾幾何時成為這個世代的歷史回憶?大人能認同大自然的美,是因為我們曾經生活在自然裡,但是對於城市的孩子來說,父母們大多忙於工作,只能給孩子安排安親與才藝學習,於是,生態成為自然科學的章節之一,接觸自然這件事,幾乎不會在孩子的生活經驗裡出現。

  「我們為什麼要認識大自然?」認識自然其實是在了解人的定位,學習如何扮演好人的角色,最終可以回饋環境,並發自內心的尊重大自然。如何認識自然?除了課業的學習之外,參加生態導覽或是生態旅遊也是不錯的選擇。生態教學的工作經驗告訴我,這是一門沒有成績的學科,也不是非得要成為專家不可,認識自然最重要的,是我們願意接近自然,感受環境並與生命互動。

  猶記得小時候頭上有著兩根分岔的蚱蜢,長大之後才知道牠叫做負蝗,是平地常見的昆蟲。不可否認的,我對生物的興趣來自於小時候玩的經驗,好奇心讓我想要知道這個小東西有什麼特別之處。為什麼柑橘樹上有甲蟲?黑黑的身體上有著橘紅色的翅鞘,這可是紅圓翅鍬形蟲在吸樹汁。自己的發現往往最為珍貴,想知道這是什麼?牠在做什麼?一個又一個的「為什麼」驅使我們挖掘答案,學習就在這樣的過程中發生,而且知道了就不容易忘記!

  這本書是我體驗自然的經驗分享,希望讀者願意與我一起走進自然。我們不一定要到荒郊野嶺才能開始觀察,公園、綠地或郊區,生活周圍就有許多的自然事物,我們也不需要特意去記學術名詞,可以很輕鬆的觀察,想怎麼看就可以怎樣看。大自然從不吝惜與我們分享,任何發現都能帶給我們知的樂趣,體驗將會是我們認識自然的好方式,別忘了,我們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

  摘自《城市自然小偵探》作者序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792467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Chapter 1  走訪大自然
 
多樣的生命
 
動物是自然界的一份子,與植物及其他生物共同存在於環境之中,1930年代就有生物學家認為,這些由空氣、陽光、水、土壤等物理因子與生物所構成的環境稱之為生態系統,重要物質與能量經過生物生產、消費及分解的過程不斷利用與循環,生物在生態系統中演化出多種不同的種類,生物多樣性 (Biodiversity) 的概念恰恰能夠代表生態系統中所有生物的真實狀態。
 
在觀察動物之前,我們可以先從生物學角度來認識動物。簡單來說,動物就是一種有生命的個體  (Organism),也就是一種具有運動能力的生物。瞭解什麼是動物之後,如果再繼續引用太多的科學解釋,或是一直提及專有名詞,艱澀詞彙很容易讓人感覺無趣,使得我們找動物之前就已意興闌珊。
 
如果有人問說:「這隻動物是什麼?」似乎是要接著回答出牠是誰?叫什麼名字?學名?分類在哪一科?哪一屬?牠的生態習性如何又如何?如果這些問題都得知道,才稱得上是認識動物,未免太強人所難。專業的學術問題,或許可以請教生物學家,或是由解說員為我們導覽生態,也可以自行查閱圖書文獻,或是在網路上點閱更多的相關資訊。然而,這些認識動物的方式,終究是別人告訴我們的第二手資訊,也難怪我們不容易記住,剛聽到的介紹、剛查到的文字,很快就會遺忘。
 
生命是真實,生命是精彩的。各別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很多都是先從生活發現開始,接著問了許多為什麼,再逐一透過觀察與研究來找出理想的解釋。探索動物生態知性,同樣也是從發現動物開始,好奇心接著啟發我們一連串求知慾望,讓我們打從心裡想要在動物身上挖寶,為什麼這隻動物長這個樣子?為什麼會在這裡發現牠?牠在這裡怎麼生活?牠會不會長得更大?這些問號只要我們願意好好瞧個仔細,答案就會從動物身上浮現。
 
動物在哪裡?
 
21世紀是網路世代,想要獲得資訊,只要有台電腦,或是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就能夠快速取得。不再像從前那樣麻煩,找資料需要翻閱書籍紙本,不但費工費時,還常會一無所獲。網路資料之完整,透過螢幕就能閱覽所有資訊,就算我們不曾走進戶外,也能上網來「認識動物」。
 

 

 

 

還記得這個經典電影嗎?疫情期間哪兒都不能去,只好在家煲劇看電影,看到最後把古老的電影都翻出來了。不過,這倒是讓我對陶藝心嚮往之,我所在的佛山,正是著名的陶都,在這裡,你可以了解陶文化的前世今生,可以觀賞陶藝師傅的精彩表演,如果興致所至,還可以DIY拉坯玩陶制陶,體驗一把人鬼情未了的浪漫情懷。 ...玩陶的浪漫 說到佛山陶文化,必然要說到一條著名的窯,這是世界上連續使用至今最古老的柴燒龍窯,有500多年歷史,你看到的佛山陶瓷很可能就產自於這條古窯哦。是不是很好奇這條窯長什麼樣子呢? ...南風古灶 看著是不是很有氣勢?沒錯就是它,當地居民把它叫做「龍窯」,此窯建在山坡上,全長34.4米,內長30.87米,猶如一條巨龍從天而降一般,「龍窯」果然名符其實。 不過,他還有另一個有接地氣的名字——「灶」,因為窯頭燒柴的地方很像家裡燒柴做飯的灶頭,而陶工都是靠龍窯燒陶養家活口,龍窯就像家裡的「灶」一般重要。加上這條龍窯的灶口正對著南方,而且灶尾榕樹成蔭,每到夏天涼風習習,故稱「南風灶」。 ...灶頭 南風古灶,建於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有500多年的歷史,已載入金氏世界紀錄大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灶尾那顆古榕樹,相伴相生也超400年,燒窯1300度的高溫對它完全沒影響,據說這古榕也有了靈氣,所以,摸摸那榕樹頭沾上些靈氣,也是個打卡點哦。 ...窯尾古榕 這尊火德星君是石灣人供奉的火神,古代石灣窯口眾多,師傅在燒窯之前都要拜祭火神,以祈求窯內的作品能夠燒好,久而久之就流傳成為石灣的習俗,現在南風灶和高灶燒窯之前,都會有一個祭灶的儀式。 ...灶神 南風灶雖老,但500年來窯火不斷。龍窯燒制一窯產品包括裝窯,燒窯和出窯這三步: 第一步裝窯:陶工把泥坯放進窯內,師傅根據不同的產品放在不同的地方,然後用防火磚封住窯門。 第二步燒窯:陶工首先在灶頭點火,猛火燒12小時,火勢沿著龍窯的斜坡慢慢向上升,然後,師傅會揭開窯背上的火眼蓋觀測火色,適時添加柴火,再燒6小時,這時火溫最高可達1300攝氏度。燒好後等大約30小時,等龍窯慢慢降溫冷卻。 ...窯背 第三步出窯:龍窯冷卻完成後,就可打開窯門將燒好的產品搬出來。 在龍窯旁邊,有個制陶工作場所叫「古窯映像」,整棟建築保留以前古窯的原汁原味,復古、傳統、懷舊,體現出陶文化的厚重感。 ...古窯映像 在這裡,你可以欣賞專業的陶藝師傅現場展示陶藝拉坯表演。拉坯是我國陶瓷器生產的傳統方法之一,凡是圓器琢器都用拉坯技藝成型。「古窯映像」里拉坯製作過程中,陶泥在陶藝師傅的指間旋轉,時而變為碟子,時而變為瓶子,最後可能會製作成陶罐泥坯,整個過程精彩紛呈。 ...拉坯表演 除了拉胚表演,現場還有魔術表演,歡樂小丑等開心互動活動。表演時間:營業時間內逢半點表演,各位千萬不要錯過哦。 ...互動活動 南風古灶里,還有很多美景可以去逛去拍照。比如這種這片保存得非常完好的古民居,是明清時期石灣有錢人所住的區域,在這裡可以看到典型的嶺南民居的特色:青磚牆,趟櫳門,麻石地基,麻石之間用入榫的方式鑲嵌而成,房子堅固結實,冬暖夏涼,防潮防濕。 ...古巷 大缸瀑布是由365個顏色各異的大缸組合而成。365個缸象徵著365天每天都紅紅火火,盆滿缽滿,這些大缸都是由南風古灶燒制而成。 ...大缸瀑布 石灣古八景是指明清時期的八景,石灣有非常久遠的制陶史,從唐代開始製作商用陶,到明清時期是石灣制陶業最為繁榮的時期,那時的石灣龍窯達到了一百多條,這些大規模的制陶、燒陶和運陶的場景,成為石灣代表性景觀。隨著時代發展,這些景象已經消失,我們只能從這些磚雕上欣賞到明清時期石灣制陶業的繁榮景象。 ...石灣古八景 在不起眼的角落,還會突然出現一些很有意思的藝術作品,比如這幅… ...園區作品 看完拉胚表演,是不是又想起人鬼情未了那個浪漫鏡頭?南風古灶周邊有很多陶藝工作室提供DIY玩陶,全面滿足你的要求。不過,要說規模最大的應該是這家玩陶藝術中心,同時這裡也是南風古灶陶藝培訓基地。該基地有3000平方米教學專用場地,共有9個專業教室,可同時容納500人教學。 ...玩陶藝術中心 由陶藝師傅親自教授陶藝製作,現場拉坯製作各種形狀的陶具,自己創作成形上色,有機會由500年古龍窯燒制,大約35天後成品郵寄給你,收到自己創作出來的作品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DIY玩陶制陶 走出南風古灶景區,走往公仔街的路上,路過石灣陶瓷博物館,這裡以陶瓷歷史文化展覽為主,共分五大展館,分別介紹我國各時期的陶瓷及分布,制陶的五個工序,以及我國窯爐的發展演變過程;展示石灣製作日用陶瓷主要產品和不少古今陶藝大師及名家的陶藝珍品。 ...石灣陶瓷博物館 如果想帶手信回家,可以去旁邊的陶瓷公仔街,這裡專門銷售各種陶瓷藝術品,既有傳統的名家之作,也有親民的家居裝飾品和超萌的小玩意兒,信步閒逛,必有一款你喜歡的。 ...石灣陶瓷公仔街 入園須知: 南風古灶已經重新開放,為做好景區的疫情防控工作,確保遊客遊園安全,所有遊客請佩戴好口罩入園,購買南風古灶門票前必須現場測量體溫,體溫低於37.3℃方可購票。購票時遊客必須先出示近期出行軌跡,若有重點疫區出行情況的遊客需要填寫《遊客健康狀況登記表》。提供身份證並進行實名登記,包括姓名、聯絡方式等,以便做到可查詢可追蹤。鼓勵使用電子支付。 優惠政策: 2020年3月9日開園至2020年12月31日止,全國醫護工作者(含港澳臺)持有效證件(醫師證或護士證)可免費入園,以向此次抗擊疫情中奮勇戰鬥的「逆行天使」們致敬。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culture/lvo42zg.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57381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建國科大附近推薦倦怠、疲勞治療有效中醫診所埔里噁心改善中醫診所永靖頻尿看什麼科集集睡眠品質變差中醫推薦
埤頭瞳孔擴張或收縮改善中醫診所 秀水味覺異常看什麼科 ptt推薦的和美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溪湖白天沒精神看什麼科 埔里四肢麻痺改善中醫診所 ptt推薦的員林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田中手抖治療中醫 北斗肌肉、關節莫名痛看什麼科 治療有成效的溪湖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大葉大學附近推薦口乾、口渴看什麼科 伸港四肢麻痺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看不好的人都來這間草屯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xfd8jogx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